安吉农商银行季度环境信息披露简报
发布日期:2021-03-31 来源:安吉农商行

1. 金融机构绿色支行情况表                     单位:亿元、%、户

支行名称

批复时间

绿色信贷余额

绿色信贷占比

绿色信贷户数

专职员工数量

浙江安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溪龙绿色支行

2019.03.22

4.7413

71.54%

1055

12

表2. 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指标名称

披露细项

总量

人均

经营活动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资源消耗

机构自有交通运输工具所消耗的燃油(升)

2071.39

3.02

营业、办公活动所消耗的水(吨)

7437.34

10.84

采购的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间接自然资源消耗

营业、办公所消耗的电力(千瓦时)

1542113.52

2247.98

营业、办公所使用的纸张(吨)

1.66

2.42(千克)

金融机构环保措施
所产生的效果

为提升员工及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所举办的培训活动或公益活动(人次)

1566

3. 金融机构投融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指标名称

披露细项

披露数据

备注

绿色信贷余额及占比

绿色信贷余额(万元)

466931

必选项

各项贷款余额(万元)

2492912

必选项

绿色信贷占比(%

18.73

必选项

绿色信贷金额变动折合减排情况

折合减排标准煤(吨)

60327.42

必选项

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吨)

35880.70

必选项

折合减排化学需氧量(吨)

0

必选项

折合减排氨氮(吨)

0

必选项

折合减排二氧化硫(吨)

0.02

必选项

折合减排氮氧化物(吨)

3.33

必选项

折合节水(吨)

0

必选项

持有绿色债券余额及折合减排情况

持有绿色债券余额(万元)

30000

必选项

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吨)

8657.1

必选项

4.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创新案例模板

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管理机制)创新案例

案例名称:“碳中和”银行试点项目建设

一、案例背景

自“30.60”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低碳+”理念贯穿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离不开大型控排项目的推动,离不开工业、制造业等大企业的节能技改、低碳转型,但也离不开广大小微企业、个体户、社会居民参与低碳发展。安吉农商银行作为“湖州市绿色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示范点”,多年来坚持“支农支小”、践行绿色普惠金融助力地方绿色发展,2021年正式启动“碳中和”银行试点项目建设,以期为助力“30.60”目标的实现付诸绿色普惠金融的实践。

二、主要做法

以“30.60”双碳目标为指导,采用先局部后整体、边摸索边推进,先试点再推广的创建思路,在辖内天荒坪支行探索开展碳中和银行试点项目建设,从网点机构节能改造、清洁能源采用、丰收驿站的低碳建设与低碳运营出发试行开展银行机构内部低碳建设;立足行内,面向社会,深推低碳金融产品服务,融合推进低碳服务,引导居民低碳生活,实现“低碳”引领,并开辟农商行专属公益林,采取“造林增汇”的方式试行“碳中和”,通过内外联动的方式合力打造“碳中和银行”网点样板,在天荒坪试点的同时,在总部从“员工低碳办公常态化”、“低碳出行节能降耗”、“落实垃圾分类”、“推进减纸化办公”、“定期公布能耗数据”等方面积极开展绿色运营碳足迹管理实践。

三、主要成效

当前“碳中和”银行项目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预期成效:一是通过网点的低碳改造,逐步淘汰高耗能设备,增设屋顶光伏、完成能源升级替代,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通过转变粗放式管理模式,以“节能降耗”为中心,实施绿色办公,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绿色运营;三是通过“碳中和”低碳宣教中心建设,将环境保护、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的发展观植入到为小微企业、个体、三农等群体提供普惠金融的经营活动中,在社会营造绿色低碳发展氛围。

四、案例总结

安吉农商银行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试点开展“碳中和”银行示范点建设,网点在降低自身运营碳排放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普惠对象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培育绿色经营、低碳生活的习性,推动地方经济绿色低碳化转型,为后期全行层面推广运行“碳中和”银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进一步打造“碳金融”品牌奠定基础。